有趣的是,在这些研发阶段中,增幅最为明显的是已上市但为增加适应证而处于研发状态的药物,2014年该类在研药物数量增幅达到了16.7%。
为了满足融资需要,已经有很多专注于新药研发的公司被吞并。所以此次将自己的疫苗业务交换来的GSK肿瘤药板块业务,将使诺华在肿瘤药市场上如虎添翼,竞争力直指罗氏。
最近公布的这些重组方案将再次掀起新一轮兼并热潮。而事实上,凯瑟琳•葛兰姆在商业投资上看得很远,就像沃伦巴菲特一样。你更喜欢那种发展模式?对于面临着新药开发难度加大、盈利能力下滑严重的制药公司而言,这可不是一个简单而且无聊的问题。与此同时Valeant与激进投资人BillAckman联手发起对爱力根公司的收购计划却让人觉得简单粗暴。专注自己擅长领域的GSK与诺华 在2009年辉瑞出资680亿美元收购惠氏制药后,制药行业内就鲜有并购大案。
不过,如果这种合作能够达成,将十分有利于公司发展。早在麦肯锡工作时,Pearson就认为制药公司支付给高管层和普通员工的工资太高,而且考虑到新药研发风险那么高,在研发上增加投入也没有必要。而放大到热得一塌糊涂的全球医疗健康行业,巨头们也早已重金布局,投入之大也许超乎你想象。
据报道,仅仅是移动医疗App,目前国内的已达2000多款,而且隔三叉五就能看到小团队推出令人期待的新应用。大盘点:哪些跨界玩医疗的互联网巨头大撒网的谷歌5月14日,谷歌宣布Glass全美开放购买,售价1500美元(约9341元)。苹果:闷声造大器尽管iWatch传闻已经飞了几年,尽管脱胎于此的山寨智能手表都来了,就是不见佛祖真身。三星其推出的健康跟踪应用S-Health已获得获得FDA批准。
以谷歌、苹果、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,正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切入医疗健康领域。医药行业是时候听听谷歌创始人布林的话了:成功的公司,是那些敢于想象未来,并付诸于行动的公司。
此外,微软家庭游戏健身服务XboxFitness用户数量已超过150万,有报道称,微软还将推出移动版本。11)SynapDx:试图结合血液测试、基因活性图谱及高等生物信息学技术,让家长和医生能够以比现有的方式更快、更早的诊断自闭症儿童,从而提升治愈可能。媒体评论称,阿里巴巴将会利用云服务和大数据,帮助中信21世纪的医疗监管码的应用功能变得更加丰富和智能。因为,摧毁性的技术和破坏性的创新很难生发于此。
双方很有可能建立一套医疗健康信息化标准,让后来者只能跟随而无法超越。此外,谷歌还投资了至少12家医疗健康行业的新创企业。今年,谷歌还推出了以胃酸供电的可吞服智能药丸。三星表示,其长期目标是成为世界上领先的制药公司。
Moves是一款可以记录用户每天运动轨迹和行走步数的健康类应用。12)Transcriptic致力于开发新一代实验室自动机和虚拟化技术——换句话说,使科学家能够利用他们的笔记本电脑进行生物学研究。
不过目前的核心仍是开发生物仿制药品。10)Rani Therapeutics:专注于研发多肽、蛋白、抗体、RNAi、疫苗等药物的口服制剂。
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在哪?首先其冲的,当然是想象力,建立在虚拟经济基础上的互联网企业,将为医药行业带来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。与此同时,一拨以想象力著称的家伙——IT、互联网企业——正大步跨进医疗健康领域。据《纽约时报》报道,苹果曾在2013年12月与FDA探讨移动医疗应用,希望获得相关的许可,而苹果方面的参会人员包括去年加盟的迈克尔-奥赖利(Michael OReilly),此前曾担任血氧浓度计厂商Masimo负责医务工作的执行副总裁和首席医务官。5月13日,辉瑞(Pfizer)承诺,如果成功收购其英国竞争对手阿斯利康(AstraZeneca),就会削减研发预算并在全球裁员。它们都拥有优秀的管理者,但是,良好的管理却极可能导致这些企业的衰败。百度手机百度iBreath测试视频曝光,视频中测试者仅需对着手机百度呼一口气,手机百度随即进行分析,并根据分析和专家建议输出一份健康分析报告。
Facebook社交老大已收购芬兰创业公司ProtoGeo Oy,后者为健康类移动应用Moves的开发商。非常明显,医药行业需要的是摧毁性的技术,在造富人类的同时,自己也大把赚钱。
事实上,苹果已在美国获得心率监测专利授权。1)Flatiron Health:2014年5月8日,Google Ventures领投了用大数据服务肿瘤医疗行业的创业公司Flatiron Health的 1.3 亿美元 B 轮融资,并确认这是其迄今为止对医疗软件公司的最大一笔投资。
而百度更大的一盘棋,是意欲构建健康云体系,并已经联手多家企业,包括手环、体重秤、血压计、体温测量仪等产品的厂商,为用户接入健康服务。7)DNAnexus:一家致力于打造云端 DNA数据库的创业公司。
外科医生带上眼镜进行手术,手术的画面就可以现场直播给实习医生,由此训练实习医生。宣扬想象力的谷歌,不仅自己直接鼓捣各种医药产品或服务,而且投资了至少12家的新创企业。8)iPierian:一家利用细胞编程技术,通过修改基因来治疗疾病的生物技术创业公司。其次,这些企业也不怎么缺钱,动辄也是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的现金储备,而风投对他们似乎也特别大方。
但是,几乎没有听到医药巨头推出类似的技术。资本运作并不能拯救专利悬崖边的医药企业。
虽然极为低调,但苹果对医疗健康领域的重视,则是显而易见的苹果:闷声造大器尽管iWatch传闻已经飞了几年,尽管脱胎于此的山寨智能手表都来了,就是不见佛祖真身。
今年,谷歌还推出了以胃酸供电的可吞服智能药丸。媒体评论称,阿里巴巴将会利用云服务和大数据,帮助中信21世纪的医疗监管码的应用功能变得更加丰富和智能。
也许,医药行业可能行业性地整体陷入创新者的窘境。随着更多应用的推出,其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功能将势必进一步扩大。据《纽约时报》报道,苹果曾在2013年12月与FDA探讨移动医疗应用,希望获得相关的许可,而苹果方面的参会人员包括去年加盟的迈克尔-奥赖利(Michael OReilly),此前曾担任血氧浓度计厂商Masimo负责医务工作的执行副总裁和首席医务官。不过目前的核心仍是开发生物仿制药品。
近年并购频繁的阿里系,在进入医疗健康领域仍以并购实现大跃进,2014年初投资并控股的中信21世纪,即将更名为阿里健康信息技术。5)Adimab:一个完全集成的、以酵母为基础的抗体筛选平台,其建立了一个综合的免疫系统,可以帮助制药公司开发未来抗体药物。
11)SynapDx:试图结合血液测试、基因活性图谱及高等生物信息学技术,让家长和医生能够以比现有的方式更快、更早的诊断自闭症儿童,从而提升治愈可能。三星其推出的健康跟踪应用S-Health已获得获得FDA批准。
百度手机百度iBreath测试视频曝光,视频中测试者仅需对着手机百度呼一口气,手机百度随即进行分析,并根据分析和专家建议输出一份健康分析报告。与此同时,一拨以想象力著称的家伙——IT、互联网企业——正大步跨进医疗健康领域。